|
|||
预流相应 第一 鞞纽多罗品 第一 王 一~二 舍卫城。 三 “诸比丘!转轮王主宰四洲,予以统治,身坏命终后,生善趣、天世,为忉利天之朋辈。于欢喜园为天女众所围绕,天之五欲丰足全备而住,但亦四法不得成就,不能解脱地狱,不能解脱畜生,不能解脱饿鬼趣,不能解脱恶生、恶趣、堕处。 四 诸比丘!圣弟子依搏食而活,着弊坏衣,然成就四法,于解脱地狱,于解脱畜生,于解脱饿鬼趣,于解脱恶生、恶趣、堕处。何为四法耶? 五 诸比丘!此处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也。” 六 于法成就证净,曰:“世尊之法为善说、现见、不时、来见、引导、智者应自知也。” 七 于僧成就证净,曰:“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,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,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,世尊之声闻众,为和敬行者,谓四双八辈者是。世尊之声闻众,为应请、极应请、应供养、应合掌、世间无上福田。” 八 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九 此乃成就四法。 十 诸比丘!于获得四洲及获得四法,获得四洲是不及获得四法之十六分之一。” 注1 杂阿含三O、六(大正藏二、二一四a)。 第二 预流 ※ 三 诸比丘!圣弟子如成就四法者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何为四法耶? 四 诸比丘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 五~六 于法……于僧…… 七 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八 诸比丘!圣弟子成就此四法者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” 九 如是世尊说示。如是善逝说已,师说曰: 有信有戒有净信 若以如是观法者 时经安乐之梵行 而于究尽可得至 注1 杂阿含四一、七、八(大正藏二、二九八c)。 第三 长寿 一 一时,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。 二 其时,长寿优婆塞因病而困苦,得重患。 三 时,长寿优婆塞告乃父树提居士曰: “居士!去至世尊住处,至已,以我语向世尊之足行头面礼,云:“大德!长寿优婆塞因病而困苦,得重患,彼向世尊之足行头面礼。”并白:“愿大德世尊哀愍,去至长寿优婆塞住宅。”” “唯唯!吾儿!”树提居士应诺长寿优婆塞,来至世尊住处。至已,敬礼世尊,坐于一方。 四 坐于一方之树提居士,白世尊曰: “大德!长寿优婆塞因病而困苦,得重患。彼向世尊之足行头面礼,彼白曰:“愿大德世尊哀愍之,请至长寿优婆塞住宅。””世尊默然听许。 五 时,世尊着下衣、持衣钵,来至长寿优婆塞住宅。至已,就设座。坐已,世尊对长寿优婆塞言曰: “长寿!能忍否?能耐否?苦受有退不进、知减退不知增进否?” “大德!难忍,难耐,病苦有进无退,知增进而不知减退。” 六 “长寿!然则汝当如是学:“我于佛成就证净,谓: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于法……于僧……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”长寿!汝当如是而学。” 七 “大德!世尊所说之四预流支,于我而有,我亦与此法俱有。大德!我于佛成就证净,谓: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,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于法……于僧……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” “长寿!然汝依此四预流支,更当修习六顺明分法。 八 长寿!汝于此一切诸行,当作无常观,无常即苦想,苦即无我想,断想、离贪想、灭想而住。长寿!汝当如是学。” “大德!世尊所说之六顺明分法,于我有之,我亦与此法俱有。大德!我于一切诸行,以无常而观。无常即苦想,苦即无我想,断想、离贪想、灭想而住。 九 大德!然则我灭后,但念令此树提居士灭困惑。” 树提居士曰: “吾儿长寿!勿作如是念。吾儿长寿!唯对世尊之所说,当善作意。” 十 时,世尊如是对长寿优婆塞教诫后,即从座起离去。 十一 时,长寿优婆塞于世尊离去未久,即告命终 十二 时,有众多之比丘,来至世尊之住在处,至已,敬礼世尊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,白世尊曰: “大德!长寿优婆塞略受世尊教诫后,即已命终。彼往何趣?受何之生耶?” “诸比丘!长寿优婆塞为贤明,于法随法行,以法事不恼于我。 十三 诸比丘!长寿优婆塞依五下分结尽,为化生者也,于彼处般涅槃,由彼世得不还之法。” 注1 杂阿含三七、一二(大正藏二、二七0a)。 第四 舍利弗(一) 一 一时,具寿舍利弗与具寿阿难,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。 二 时,具寿阿难于夕时分由宴默起,至具寿舍利弗住处,至已,与具寿舍利弗俱相交谈庆慰、欢喜、感铭之语后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,言具寿舍利弗曰: 三 “友舍利弗!对依何法成就之彼众生,世尊予以作“是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记别耶?” 友!对依四法成就之彼众生,世尊予作“是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之记别。何为四法耶? 四 友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谓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于法……于僧……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五 友!对依此四法成就之彼众生,世尊予作:“是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之记别。” 注1 杂阿含三O、一五(大正藏二、二一五c)。 第五 舍利弗(二) ※ 二 时,具寿舍利弗来至世尊住处。至已,敬礼世尊,坐于一面。时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曰: 三 “舍利弗!预流支、预流支之谓者,舍利弗!以何为预流支耶?” “大德!亲近善士为预流支,听闻正法为预流支,如理作意为预流支,法随法行为预流支。” “善哉!舍利弗!善哉!舍利弗!亲近善士为预流支,听闻正法为预流支,如理作意为预流支,法随法行为预流支。 四 舍利弗!谓流、流者,舍利弗!以何为流耶?” “大德!八支圣道为流也,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” “善哉、善哉!舍利弗!八支圣道为流,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正精住、正念、正定是。 五 舍利弗!谓预流者、预流者,舍利弗!以何为预流者耶?” “大德!成就此八支圣道者,名之为预流者,某甲名、某甲姓之具寿。” “善哉!善哉!舍利弗!成就此八支圣道者,名之为预流者,某甲名、某甲姓之具寿。” 注1 杂阿含三十、一四(大正藏二、二一五b)。 第六 工匠 一 舍卫城因缘。 二 其时,众多之比丘作世尊之衣,思念:“于三月后,世尊将整衣出外游行。” 三 其时,有工匠2梨师达多与富兰那,因所需要而住于萨道卡(Sadhuka)村。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闻说:“众多之比丘为世尊做衣服,思念:“于三月后,世尊将整衣出外游行”。” 四 时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令一男子伫立一旁,并告之曰: “男子!汝若见世尊、应供、正等觉者到来,即告我等。” 五 彼男子伫立二三日,始见世尊由远方来,见已,来至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住处。至已,向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曰: “大德!世尊、应供、正等觉者来矣。” 六 时,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,来至世尊住处。至已,敬礼世尊,随从于世尊之后。 七 时,世尊离道路来至一树下。至已,就坐设座。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,再次敬礼世尊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,白世尊曰: 八 “大德!闻世尊离舍卫城欲往拘萨罗游行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大德!闻世尊离舍卫城至拘萨罗游行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 九 大德!闻世尊离拘萨罗欲往摩罗游行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大德!闻世尊离拘萨罗游行至摩罗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 十 大德!闻世尊由摩罗游行欲往跋耆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大德!闻世尊由摩罗游行至跋耆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 十一 大德!闻世尊由跋耆游行欲往伽尸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大德!闻世尊由跋耆游行至伽尸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 十二 大德!闻世尊由伽尸游行欲往摩竭陀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大德!闻世尊由伽尸游行至摩竭陀时,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、有忧。 十三 大德!闻世尊由摩竭陀游行欲往伽尸时,以世尊接近我等,欢悦而喜。大德!闻世尊由摩竭陀游行至伽尸时,以世尊接近我等,欢悦而喜。 十四 大德!闻世尊由伽尸……至跋耆……乃至…… 十五 ……由跋耆……至摩罗……乃至…… 十六 ……由摩罗……至拘萨罗……乃至…… 十七 大德!闻世尊由拘萨罗游行往舍卫城时,以世尊接近我等,欢悦而喜。大德!闻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时,以世尊接近我等,大悦而大喜。” 十八 “工匠!然则在家为愦挠,是尘垢处;出家为空闲。工匠!应勿放逸。” 十九 “大德!比我等之愦挠,更为愦挠、更愦挠之类尚有。” “工匠!何为比汝等之愦挠,更为愦挠、更愦挠之类耶?” 二十 “大德!拘萨罗王波斯匿欲往游园时,我等调御拘萨罗王波斯匿乘用之象,并将拘萨罗王波斯匿可爱可意之宫女,载之一人在前、一人在后。大德!彼姊妹有如是香,犹如掀开之香箧、亦如香庄严之王女。大德!彼姊妹若是身触则如绵,犹如绵花、亦如生长于安乐之王女。大德!其时,应护象,应护彼姊妹,自亦应相护。 二一 大德!我等于彼姊妹,并不认有起恶心。大德!然此愦挠为比在家更为愦挠、更愦挠之类。” 二二 “工匠!然而在家为愦挠,是尘垢处;出家为空闲。工匠!应勿放逸。 二三 工匠!圣弟子成就四法者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以何为四法耶? 二四 工匠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谓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”。于法……于僧……以离悭吝、垢秽之心于家而住,常布施、自布施。以弃舍为喜,于乞应施,以布施、以部分布施为喜。 工匠!圣弟子对此四法成就者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 二五 工匠!汝等于佛成就证净,谓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在家如有少分之施物者,则皆于具戒者、善法者,无有差别。 二六 工匠!于汝等之意云何?于布施,与汝等同等者,于拘萨罗国中有若干耶?” 二七 “大德!幸哉!福哉!世尊如是对我等之示知。” 注1 杂阿含三O、三一(大正藏二、二一八c)。 2 “工匠”此原语thapati有异解,今依原注(协会本三、七九页)vaddhaki jetthako。 3 “无有差别。”没有“此是我们的,那是诸比丘的”之分别,其义为一切皆是布施物。 第七 鞞纽多罗 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与大比丘众俱,游行拘萨罗国,入一名曰鞞纽多罗之拘萨罗婆罗门村。 二 鞞纽多罗之婆罗门居士闻:“释子沙门瞿昙,乃由释种出家,与大比丘众俱,游行拘萨罗国至鞞纽多罗。又彼尊者瞿昙扬如是善名称,谓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彼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天众,说自证知、现证,彼对初善、中善、后善,说示义理文句具足之法,显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,善哉!得见如是之应供者。” 三 时,彼鞞纽多罗之婆罗居士,来至世尊住处。至已,敬礼世尊,坐于一面者有之,与世尊俱相交谈庆慰、欢喜、感铭之语者有之,向世尊合掌坐于一面者有之,于世尊面前,告以姓名,坐于一面者有之,或默然坐之者亦有。 四 坐于一面之彼鞞纽多罗婆罗门居士,白世尊曰: “尊瞿昙!我等有如是之欲、之志、之意趣,曰:于有多儿之愦乱处而住,受有迦尸衣、栴檀,持有华鬘、香、涂香,享有金银,死后命终,生于善趣天世。尊瞿昙!请为有如是之欲、之志、之意趣之我等,说示法要,以使我等,得住于多儿之愦乱处,受有迦尸衣、称檀,持有华鬘、香、涂香,享有金银,死后命终,得生善趣天世。” 五 “居士等!我对汝等说自利之法门,且谛听,当善作意,我即当说。” “唯唯!大德!”彼鞞纽多罗之婆罗门居士应诺世尊。世尊说示曰: “居士等!何为自利法门耶? 六 居士等!于此,圣弟子当如是思择:“我欲生、不欲死,欲乐而厌苦。我欲生、不欲死,欲乐而厌苦,若有夺我命者,则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他亦欲生、不欲死,欲乐而厌苦,若我夺其命者,则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于他亦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。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我云何加诸于他耶?”如是思择,则自离杀生,并劝他亦离杀生,赞叹离杀生。如是身行之边际清净。 七 居士等!复次,圣弟子如是思择:“于我所不与而盗取者,则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若我,对他之所不与而盗取者,则我非为可爱、可意。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于他亦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。将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我云何加诸于他耶?”如是思择,则自离于不与取,并劝他亦离不与取,赞叹离于不与取。如是身行之边际清净。 八 居士等!复次,圣弟子如是思择:“若有与我妻交者,则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若我与他妻交者,则我不为可爱、可意。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于他亦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。将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我云何加诸于他耶?”如是思择,则自离于欲邪行,并劝他亦离于欲邪行,赞叹离于欲邪行。如是身行之边际清净。 九 居士等!复次,圣弟子如是思择:“若有以虚诳语损我利者,则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若我以虚诳语损他之利者,则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于他亦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。将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我云何加诸于他耶?”如是思择,则自离虚诳语,并劝他亦离虚诳语,赞叹离虚诳语。如是语行之边际清净。 十 居士等!复次,圣弟子如是思择:“若有以离间语,使我与友背离者,则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若我以离间语,使他与友背离者,则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于他亦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。将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我云何加诸于他耶?”如是思择,则自离离间语,并劝他亦离离间语,赞叹离离间语。如是语行之边际清净。 十一 居士等!复次,圣弟子如是思择:“若有对我出粗恶语者,则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若我对他出粗恶语者,则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于他亦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。将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我云何加诸于他耶?”如是思择,则自离粗恶语,并劝他亦离粗恶语,赞叹离粗恶语。如是语行之边际清净。 十二 居士等!复次,圣弟子如是思择:“若有对我出杂秽语者,则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若我对他出杂秽语者,则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。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于他亦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。将于我为不可爱、不可意之法,我云何加诸于他耶?”如是思择,则自离杂秽语,并劝他亦离杂秽语,赞叹离杂秽语。如是语行之边际清净。 十三 彼时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 十四 于法成就证净,曰:“世尊之法为善说、现见、不时来、见、引导、智者应自知。” 十五 于僧成就证净,曰:“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,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,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,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,此谓四双八辈者是。世尊之声闻众为应请、极应请、应供养、应合掌、世间无上福田。” 十六 于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十七 居士等!圣弟子成就此七正法故,依此四愿处若欲者,则自记别,得:“地狱尽、畜生尽、饿鬼趣尽、恶生恶趣尽、堕处尽,成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”” 十八 如是说示已。鞞纽多罗之婆罗门居士,白世尊曰:“稀有哉!尊瞿曼!……乃至……我等归依世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。尊瞿昙!容我等,自今日始,至命终止,终生归依为优婆塞。” 注1 杂阿含三七、二二(大正藏二、二七三b)。 第八 繁耆迦精舍(一) 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那梨迦村之繁耆迦精舍。 二 时,具寿阿难来至世尊住处,至已,白世尊曰:“大德!一名遮楼之比丘命终矣,彼往何之趣,受何之生耶?大德!一名难陀之比丘尼命终矣。彼往何之趣,受何之生耶?大德!一名须达之优婆塞命终矣,彼往何之趣,受何之生耶?大德!一名善生之优婆塞命终矣,彼往何之趣,受何之生耶?” 三 “阿难!遮楼比丘命终,依诸漏尽,于无漏心解脱、慧解脱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。阿难!难提比丘尼命终,彼五下分结偏尽,而为化生于彼处般涅槃,不还比世。阿难!须达优婆塞命终,三结偏尽,贪嗔痴弱而为一来,唯一之来此世,作苦之边际。阿难!善生优婆夷命终,依三结偏尽,而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 四 阿难!为人,命终并非稀有事,各各命终时,来我处问此义,阿难!此对如来是愦乱。阿难!故命名曰法镜,而说法门。圣弟子成就于此,若欲者,则自记别,得:“地狱尽、畜生尽、饿鬼趣尽、恶生恶趣尽、堕处尽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” 五 阿难!圣弟子成就何之法镜法门,若欲者,则自记别,得:“地狱尽、畜生尽、饿鬼趣尽、恶生恶趣尽、堕处尽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耶? 六 阿难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于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难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七 阿难!圣弟子成就此法镜法门,若欲者,则自记别,得:“地狱尽、畜生尽、饿鬼趣尽、恶生恶趣尽、堕处尽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。” 注1 杂阿含三O、二三、二四(大正藏二、二一七a)。长部经典原典第二卷九一页以下参照。 第九 繁耆迦精舍(二) ※ 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,白世尊曰:“大德!曰阿育之比丘已命终矣,彼往何趣?受何之生耶?大德!曰阿育之比丘尼已命终矣,彼往何趣?受何之生耶?大德!曰阿育之优婆塞已命终矣,彼往何趣?受何之生耶?大德!曰阿育之优婆夷已命终矣,彼往何趣?受何之生耶?” 三~六 “阿难!阿育比丘命终,依诸漏尽,对无漏心解脱、慧解脱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……(同前经之因缘) 七 阿难!如成就此法镜法门,若欲者,则自记别,得:“地狱尽、畜生尽、饿鬼趣尽、恶生恶趣尽、堕处尽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。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第十 繁耆迦精舍(三) ※ 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,白世尊曰:“大德!曰罽迦舍之那梨迦优婆塞已命终矣,彼往何之趣?受何之生耶?大德!曰佉楞迦罗之那梨迦优婆塞……曰尼迦吒之那梨迦优婆塞……曰迦多梨沙婆……曰他梨舍菟……曰薮达利舍第……曰跋陀罗……曰须跋陀罗之那梨迦优婆塞,已命终矣,彼往何之趣?受何之生耶?” 三 “阿难!罽迦舍优婆塞命终,五下分结尽,而为化生,于彼处般涅槃,自彼世不还。阿难!佉楞迦罗……尼迦吒……迦多梨沙婆……他梨舍菟……薮达利舍菟……跋陀罗……须跋陀罗优婆塞命终,五下分结尽,而为化生,于彼处般涅槃,自彼世不还。 四 阿难!五十余之优婆塞于那梨迦命终,五下分结偏尽,为化生,于彼处般涅槃,自彼世不还。阿难!九十余之优婆塞于那梨迦命终,三结偏尽,贪嗔痴弱,而为一来,唯一来此世,住苦之边际。阿难!五百六之优婆塞于那梨迦命终,依三结偏尽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 五 阿难!为人,命终并非稀有事,各各命终时,来我处问此义,阿难!此对如来是惯乱。阿难!故为说名曰法镜之法门。圣弟子成就于此,若欲者,则自记别,以得:“地狱尽、畜生尽、饿鬼趣尽、恶生恶趣尽、堕处尽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” 六 阿难!圣弟子成就何之法镜法门,若欲者,则自记别,得:“地狱尽、畜生尽、饿鬼趣尽、恶生恶趣尽、堕处尽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耶? 七 阿难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,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于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难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乐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八 阿难!圣弟子如成就此法镜法门,若欲者,则自记别,得:“地狱尽、畜生尽、饿鬼趣尽、恶生恶趣尽、堕处尽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。” 注1 杂阿含三十、二五(大正藏二、二一七b)。 第一 鞞纽多罗品(终) 此中摄颂曰: 王以及预流 长寿舍利弗 工匠鞞纽罗 繁耆迦精舍 第二 千品(王园品) 第一 千 一 一时,世尊住舍卫城王园。 二 时,千比丘尼众来至世尊住处。至已,敬礼世尊,立于一面。 三 时,世尊告立于一面之诸比丘尼曰:“诸比丘尼!圣弟子如成就四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以何为四法耶? 四 诸比丘尼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 五~六 于法……于僧…… 七 于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乐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八 诸比丘尼!圣弟子如成就此四法者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趣向等觉。” 第二 婆罗门 一~二 舍卫城因缘。 三 “诸比丘!诸婆罗门施设有名曰向上之道,以劝导弟子曰:“男子!晨朝起,往赴于东面,不避坑坎、不避堆阜、不避橛、不避荆地、不避污水溜、不避下水路,于堕处可遇死。男子!如是身坏命终,往生善趣、天世。” 四 诸比丘!此诸婆罗门之愚道、痴道,而不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诸比丘!我亦于圣者之律,施设向上之道,且资于一向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诸比丘!何种向上之道,一向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耶? 五 诸比丘!于此有圣弟子,对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对法……对僧……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六 诸比丘!此为向上之道,一向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” 注1 杂阿含三十、一三(大正藏二、二一五b)。 第三 阿难 一 一时,具寿阿难与具寿舍利弗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。 二 时,具寿舍利弗夕时由宴默起,来至具寿阿难住处。至已,与具寿阿难俱相交谈感铭、欢喜之语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,言具寿阿难曰: 三 “友阿难!安住断几何之法?成就几何之法?世尊对如是此等众生记别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耶?” 四 “友!依断四法、成就四法,世尊对如是此等众生记别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 五 友!若对佛成就诽谤之无闻异生,身坏命终生于恶生、恶趣、堕处、地狱,圣弟子对佛不作如是诽谤。友!对佛成就证净之有闻圣弟子,身坏命终生于善趣、天世,彼对佛如是证净,谓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 六 友!若对法成就诽谤之无闻异生,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、恶趣、堕处、地狱,圣弟子对法不作如是诽谤。友!对法成就证净之有闻圣弟子,身坏命终生于善趣、天世,彼对法如是证净,谓:“世尊之法乃善说、现见、不时、来见、引导、智者应自知。” 七 友!若对僧成就诽谤之无闻异生,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、恶趣、堕处、地狱,圣弟子对僧不作如是诽谤。友!对僧成就证净之有闻圣弟子,身坏命终生于善趣、天世,彼对僧作如是证净,谓:“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,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,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,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,此谓四双八辈。此世尊之声闻众为应请、极应请、应供养、应合掌、世间无上福田。” 八 友!若成就破戒之无闻异生,身坏命终后生恶生、恶趣、堕处、地狱,圣弟子不作如是破戒。友!若成就圣者之所乐戒,有闻圣弟子身坏命终后生善趣、天世,彼作如是圣者之所乐戒持,谓: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能发三摩地。 九 友!依于断除此四法、成就此四法者,世尊对如是此等众生记别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” 第四 恶趣(一) ※ 三 “诸比丘!成就四法之圣弟子,超越一切恶趣之怖畏。以何为四法耶? 四~七 诸比丘!于此有圣弟子,对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对法……对僧……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难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八 诸比丘!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,超越一切之恶趣怖畏。” 第五 恶趣(二) ※ 三 “诸比丘!成就四法之圣弟子,超越一切恶趣、堕处之怖畏。以何为四法耶。 四~七 诸比丘!于此有圣弟子,对佛成就证净……乃至…… 八 诸比丘!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,超越一切恶趣、堕处之怖畏。” 第六 朋友(一) ※ 三 “诸比丘!汝等思念有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之朋友、亲戚、血族,诸比丘!汝等则应对彼等劝导于习住四预流支。以何为四预流支耶? 四 对佛,应劝导于习住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对法……对僧……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难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乐,不执取,能发三摩地之戒,劝导习住。 五 诸比丘!汝等思念有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之朋友、亲戚、血族,诸比丘!汝等则应对彼等劝导于习住此四预流支。” 注1 杂阿含三十、七(大正藏二、二一四b)。 第七 朋友(二) ※ 三 “诸比丘!汝等思念有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之朋友、亲戚、血族,诸比丘!汝等应对彼等劝导于习住四预流支。以何为四预流支耶? 四 对佛,应劝导习住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诸比丘!地界、水界、火界、风界之四大或有变异,但对佛成就证净之圣弟子无有变异。此中,对佛成就证净之圣弟子,生于地狱、畜生、饿鬼趣之变异者为无有此理。 五~六 对法……对僧…… 七 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于能发三摩地之戒,劝导习住。诸比丘!地界、水界、火界、风界之四大或有变异,但成就圣者之所乐戒之圣弟子无有变异。此中,成就圣者之所乐戒之彼圣弟子,生于地狱、畜生、饿鬼趣之变异者为无有此理。 八 诸比丘!汝等思念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之朋友,亲戚、血族,诸比丘!汝等则应对彼等,劝导对此四预流支之习住。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第八 天上游行(一) 一 舍卫城因缘。 二 时,具寿大目犍连譬如力士之屈臂伸、伸臂屈,以如是之快速没于祇树林,现于忉利天。 三 时,众多之忉利诸天,来至具寿大目犍连处。至已,敬礼具寿大目犍连,立于一面。时,具寿大目犍连对立于一方之彼诸天曰: 四 “友等!善哉!对佛以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友等!对佛因成就证净,如是,于此有一类之有情,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、天世。 五~六 友等!善哉!对法……对僧…… 七 友等!善哉!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友等!因成就圣者之所乐戒,如是,于此有一类之有情,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、天世。” 八 “尊者目犍连!善哉!对佛以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尊者目犍连!对佛因成就证净,如是,于此有一类之有情,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、天世。 九~十一 尊者目犍连!善哉!对法……对僧……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,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尊者目犍连!因成就圣者之所乐戒,如是,于此有一类之有情,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、天世。” 注1 参照其次之二经 第九 天上游行(二) 一 一时,具寿大目犍连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。 二~十一 时,具寿大目犍连、譬如力士之……乃至……于此有一类之有情,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、天世……乃至…… 注1 同前经。但“生善趣、天界”,改为“生善趣、天世。” 第十 天上游行(三) ※ 二 时,世尊譬如力士之屈伸臂、伸臂屈,以如是之速,没于祇树林,现于忉利天。 三 时,众多之忉利诸天,来至世尊处。至已,敬礼世尊,立于一面。时,世尊对立于一面之彼诸天曰: 四~七 “友等!善哉!对佛以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友等!对佛因成就证净,如是,于此有一类之有情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友等!善哉!对法……对僧……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友等!因成就圣者之所乐戒,如是,于此有一类之有情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” 八~十一 “尊者!善哉!对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尊者!因于佛成就证净,如是,于此有一类众生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 尊者!善哉!对法……对僧……对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尊者!因成就圣者所乐之戒,如是此众生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” 注1 杂阿含四一、一五(大正藏二、二九九b)。 第二 千品(终) 摄颂曰: 千与婆罗门 阿难二恶趣 二朋支乃至 三天上游行 第三 百手品 第一 摩诃男(一) 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释氏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。 二 时,释氏摩诃男至世尊住处。至已,敬礼世尊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释氏摩诃男,白世尊曰: 三 “大德!此迦毗罗卫城乃富饶、丰乐而民多、人集,是愦闹。大德!我对世尊或意修习之比丘奉仕已,日夕时分,入迦毗罗卫城,遇狂奔之象、遇狂奔之马、遇狂奔之乘、遇狂奔之车、遇狂奔之人。大德!其时,忘失世尊之念、忘失法之念、忘失僧之念。大德!我思念:若我其时命终者,将往何之趣?享何之生耶?” 四 “摩诃男!勿恐,摩诃男!勿怖。于汝无恶死、恶命终。摩诃男!若于长夜,其心对信偏修、其心对戒偏修、其心对所闻偏修、其心对施舍偏修、其心对慧偏修者 ,则此有色,四大所成、父母所生、饭粥所集、无常破坏、粉碎断绝、坏灭法之身,则为鸦所啖、为鹫所啖、为鹰所啖、为狗所啖、为野干所啖、为种种生类所啖。然于长夜,对信偏修、对戒偏修、对所闻偏修、对施舍偏修、对慧偏修者,则心为上升、胜进。 五 摩诃男!譬如有人,将酥瓶、油瓶投入深水池坏之,其破片瓦石虽沈,其酥、油则上升、胜进。摩诃男!如是,若于长夜,其心对信偏修、其心对戒偏修、其心对所闻偏修、其心对施舍偏修、其心对慧偏修者,则此有色,四大之所成、父母所生、饭粥所集、无常破坏、粉碎断绝、坏破法之此身,为鸦所啖、为鹫所啖、为鹰所啖、为狗所啖、为野干所啖、为种种生类所啖。然于长夜,对信偏修、对戒偏修、对所闻偏修、对施舍偏修、对慧偏修者,则心为上升、胜进。 六 摩诃男!汝于长夜,其心对信偏修、其心对戒偏修、其心对所闻偏修、其心对施舍偏修、其心对慧偏修。摩诃男!勿恐,摩诃男!勿怖。于汝无恶死、恶命终。” 注1 杂阿含三三、一二(大正藏二、二三七b),别杂阿含八、二四(大正藏二、四三二b),增一阿含四一、一(大正藏二、七四四a)。 第二 摩诃男(二) 一 如是我闻……乃至…… 二 时,释氏摩诃男……乃至…… 三 大德!此迦毗罗卫城……乃至…… 四 “摩诃男!勿恐,摩诃男!勿怖。于汝无恶死、恶命终。摩诃男!成就四法之圣弟子趣向涅槃、倾向涅槃、临入涅槃。以何为四法耶? 五 摩诃男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于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难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六 摩诃男!譬如有树,其向东、倾东、临东,若将其根截之则倒向何方耶?” “大德!必是其所向倾临之方。” “摩诃男!如是,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,则趣向涅槃、倾向涅槃、临入涅槃。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第三 沙陀 一 迦毗罗卫城因缘。 二 时,释氏摩诃男来至释氏沙陀处,至已,对释氏沙陀曰: 三 “沙陀!可知于人成就几何之法,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耶?” “摩诃男!是知于人成就三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以何为三法耶? 四 摩诃男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成就证净,曰:“世尊之声 闻众为妙行者、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、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、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,此谓四双八辈。世尊之声闻众,为应请、极应请、应供养、应合掌、世间无上福田。” 摩诃男!是知于人成就此三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 五 摩诃男!汝知于人成就几何之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耶?”“沙陀!我知于人成就四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何为四法耶?沙陀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者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于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 沙陀!我知于人如成就此四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” 六 “稍待,摩诃男!稍待,摩诃男!世尊方知此法之成就不成就。” “沙陀!走!往世尊住处,至已,向世尊将此义奉告。” 七 时,释氏摩诃男与释氏沙陀,来至世尊住处。至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释氏摩诃男,白世尊曰: 八 “大德!我来至释氏沙陀住处,至已,对释氏沙陀言曰:“沙陀!可知于人成就几何之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耶?”大德!作如是言,释氏沙陀对我言曰:“摩诃男!当知于人成就三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涅槃。 摩诃男!汝可知于人成就几何之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趣耶?” 九 大德!作如是言,我对释氏沙陀言曰:“沙陀!我知于人成就四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以何为四法耶?沙陀!于此有圣弟子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也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于圣者之所乐不破、不穿、不杂、不秽,离脱,智者所赞,不执取,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。沙陀!我知于人如成就此四法,则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” 大德!作如是言,释氏沙陀对我言曰:“稍待,摩诃男!稍待,摩诃男!世尊方知此法之成就不成就。” 十 大德!于此法事之起,如一方为世尊,一方为比丘众者,我则随顺世尊。大德!我如是信为记。 十一 大德!于此法事之起,如一方为世尊,一方为比丘众、比丘尼众者,我则随顺世尊。大德!我如是信为记。 十二 大德!于此法事之起,如一方为世尊,一方为比丘众、比丘尼众、优婆塞者,我则随顺世尊。大德!我如是信为记。 十三 大德!于此法事之起,如一方为世尊,一方为比丘众、比丘尼众、优婆塞、优婆夷者,我则随顺世尊。大德!我如是信为记。 十四 大德!于此法事之起,如一方为世尊、一方为比丘众、比丘尼众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之众者,我则随顺世尊。大德!我如是信为记。” 十五 “沙陀!对如是言之释氏摩诃男,汝作何言耶?” “大德!对如是言之释氏摩诃男,我无何所言,但除妙与善。” 注1 杂阿含三三、十七(大正藏二、二三九b)。别杂阿含八、二八(大正藏二、四三四a)。 第四 百手(一) 一 迦毗罗卫城因缘。 二 其时,释氏百手命终,世尊对彼,作“是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之记别。 三 于此有众多之释氏集合,作私语,愤怒、毁议曰: “是稀有、未曾有者,今此处谁非为预流者?所以释氏百手命终,世尊对彼作“是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之记别。而释氏百手曾犯戒饮酒。” 四 时,释氏摩诃男来至世尊之住处。至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释氏摩诃男,白世尊曰: 五 “大德!于此,释氏百手命终,世尊对彼作“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之记别。大德!于此,众多之释氏集合,作私语,愤怒、毁议,而谓:“是希有、未曾有者,今此处谁非预流者?所以释氏百手命终,世尊对彼作“是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”之记别,而释氏百手曾犯戒饮酒。”” “摩诃男!若于长夜为优婆塞,归依佛、归依法、归依僧者,则云何往堕处耶? 六 摩诃男!若予正说,于长夜为优婆塞,谓应归依佛、归依法、归依僧。释氏百手应如是正说,摩诃男!释氏百手于长夜为优婆塞,归依佛、归依法、归依僧,云何往堕处耶? 七 摩诃男!于此有一类之人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成就捷慧、速慧而解脱。彼依诸漏尽,对无漏心解脱、慧解脱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。摩诃男!此人已解脱地狱、解脱畜生、解脱饿鬼趣、解脱恶生恶趣、堕处。 八 摩诃男!于此又有一类之人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虽成就捷慧、速慧而不得解脱。彼依五下分结尽成为化生,于彼处则解脱,由彼世不归还。摩诃男!此人已解脱地狱、解脱畜生、解脱饿鬼趋、解脱恶生恶趣、堕处。 九 摩诃男!于此又有一类之人,于佛成就证净,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正等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不得捷慧、不得速慧而不得成就解脱。彼三结尽,贪嗔痴弱,为一来,而唯一来此世作苦之边际。摩诃男!此人已解脱地狱、解脱畜生、解脱饿鬼越、解脱恶生恶趣、堕处。 十 摩诃男!于此又有一类之人,于佛成就证净,而曰:“彼世尊为应供、等正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”于法……于僧……不得捷慧、不得速慧而不得成就解脱。彼依三结尽,而得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。摩诃男!此人已解脱地狱、解脱畜生、解脱饿鬼趣、解脱恶生恶趣、堕处。 十一 摩诃男!此处又有一类之人,于佛不得成就证净、于法不得成就证净、于僧不得成就证净,不得捷慧、不得速慧,不得成就解脱。然彼具信根、精进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之诸法,又能对如来所说之法,以慧少分观察。摩诃男!此人则不往地狱、不往畜生、不往饿鬼趣、不往恶生恶趣、堕处。 十二 摩诃男!此处又一类之人,于佛不得成就证净、于法不得成就证净、于僧不能成就证净,不得捷慧、不得速慧,不得成就解脱。然彼具信根、精进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,又以如来为唯所信、唯所爱乐。摩诃男!此人不往地狱、不往畜生、不往饿鬼趣、不往恶生恶趣、堕处也。 十三 摩诃男!若彼诸大众了知善说与恶说,则我为彼诸大众记别为预流,堕法灭、决定、趣向等觉,况释氏百手耶?摩诃男!释氏百手临命终时受戒也。” 注1 杂阿含三三、一八(大正藏二、二三九c)。别杂阿含八、二九(大正藏二、四三四b)。
第一 定品 第一 定 一 舍卫城。 二 “诸比丘!定当修习!诸比丘!得定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以何为了知如实耶? 三 此为苦,了知如实;此为苦集,了知如实;此为苦灭,了知如实;此为顺苦灭道,了知如实。 四 诸比丘!于定当修习!诸比丘!得定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是故,诸比丘应以此为苦,勉励!以此为苦集,勉励!以此为苦灭,勉励!以此为顺苦灭之道,勉励!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三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a) 第二 宴默 ※ 二 “诸比丘!应精勤于宴默!诸比丘!宴默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以何为了知如实耶? 三 此是苦,了知如实;此是苦集,了知如实;此是苦灭,了知如实;此是顺苦灭之道,了知如实。 四 诸比丘!应精勤于宴默!诸比丘!宴默之比丘,了知如实。是故,诸比丘!以此是苦,应勉励!以此是苦集,应勉励!以此是苦灭,应勉励!以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二(大正藏二、一一二a) 第三 善男子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 三 诸比丘!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 四 诸比丘!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五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六 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……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……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皆为对此四圣谛之现观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九(大正藏二、一O六a)。 第四 善男子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 三 诸比丘!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 四 诸比丘!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五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六 诸比丘!于过去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……于未来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……于现在世,善男子离家出家,如实现观者,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第五 沙门婆罗门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三 诸比丘!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四 诸比丘!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五 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……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……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六(大正藏二、一O五b)。 第六 沙门婆罗门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所宣说。 三 诸比丘!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所宣说。 四 诸比丘!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所宣说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五 诸比丘!于过去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……于未来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……于现在世,沙门、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宣说。是故,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七(大正藏二、一O五c)。 第七 寻 ※ 二 “诸比丘!勿寻思恶不善之寻。谓:欲寻、嗔寻,害寻。何以故耶? 三 诸比丘!此等之寻不引义利,非初梵行,不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四 诸比丘!汝等寻思时,“此是苦”应寻思,“此是苦集”应寻思,“此是苦灭”应寻思,“此是顺苦灭之道”应寻思。何以故耶? 五 诸比丘!此等之寻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三、四(大正藏二、一O九b)。 第八 思 ※ 二 “诸比丘!勿思惟恶不善之思,谓:“世间为常,世间为无常,世间为有边,世间为无边,命即身,命与身为异,如来死后为有,如来死后为无,如来死后亦有亦无,如来死后非有亦非无。”何以故耶? 三 诸比丘!此等之思不引义利,不达初梵行,不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四 诸比丘!汝等思惟时,以“此是苦”应思惟!“此是苦集”应思惟!“此是苦灭”应思惟!“此是顺苦灭之道”应思惟!何以故耶? 五 诸比丘!此等之思惟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二(大正藏二、一O九a)。 第九 诤 ※ 二 “诸比丘!勿论诤论,谓:“汝不知此法、律,我知此法、律,汝云何知此法、律耶?汝为邪行者,我为正行者:汝将应说为前者,说为后,将应说为后者,说为前;我言为相应,汝言为不相应:汝长时所思为所覆;汝为逃他论而立论;汝将堕负处,若能者,当应答。”何以故耶? 三 诸比丘!此论不引义利,非成初梵行,不能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四 诸比丘!汝等论时,以“此是苦”应论,“此是苦集”应论,“此是苦灭”应论,“此是顺苦灭之道”应论。何以故耶? 五 诸比丘!此论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六(大正藏二、一O九c)。 第十 论 ※ 二 “诸比丘!勿论种种之畜生论、谓:王论、盗贼论、大臣论、军论、怖畏论、战争论、食论、饮论、衣服论、卧具论、华鬘论、香论、亲族论、车乘论、村里论、聚落论、都城论、地方论、女人论、男人论、勇士论、街路论、池边论、亡灵论、种种论、世间谭、海谭,如是之有无论是。何以故耶? 三 诸比丘!此论不引义利,不达初梵行,不能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四 诸比丘!汝等论时,以“此是苦也”应论,“此是苦集”应论,“此是苦灭”应论,“此是顺苦灭之道”应论。何以故耶? 五 诸比丘!此论为引于义利,成初梵行,资于厌患、离贪、灭尽、寂止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是故诸比丘!以“此是苦”应勉励!“此是苦集”应勉励!“此是苦灭”应勉励!“此是顺苦灭之道”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五(大正藏二、一O九c)此经列举论之项目,是长部经典第一卷七页、一七八页,第三卷三六页、五四页,中部经典第一卷五一三页,第二卷一页、二三页、三O页,第三卷一一三页,增支部经典第五卷一二八页,律藏第一卷一一八页,第四卷一六四页等(皆指原典)。 第一 定品(终) 此中摄颂曰: 定以及宴默 二之善男子 沙门婆罗门 寻与思诤论 第二 转法轮品 第一 如来所说(一) 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园。 二 于此处,世尊言五比丘曰: “诸比丘!出家者不可亲近于二边。以何为二边耶? 三 (一)于诸欲以爱欲贪着为事者,乃下劣、卑贱、凡夫之所行、非圣贤,乃无义相应。(二)以自之烦苦为事者,为苦,非圣贤,乃无义相应。诸比丘!如来舍此二边,以中道现等觉。此为资于眼生、智生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四 诸比丘!云何乃能如来于中道现等觉,资于眼生、智生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耶?乃八支圣道是。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诸比丘!此乃如来所现等觉之中道,此乃资于眼生、智生、寂静、证智、等觉、涅槃。 五 诸比丘!苦圣谛者,即是此,谓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愁悲忧恼苦、遇怨憎者苦、与所受者别离苦、所求不得苦,略说为五取蕴苦。 六 诸比丘!苦集谛者,即是此,谓:后有起、喜贪俱行、随处欢喜之渴爱,谓: 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是。 七 诸比丘!苦灭圣谛者,即是此,谓:于此渴爱无余、离灭、弃舍、定弃、解脱而无执着。 八 诸比丘!顺苦灭道圣谛者,即是此,所谓八支圣道是。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 九 诸比丘!苦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圣谛偏知……乃至……已偏知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,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十 诸比丘!苦集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对此苦集圣谛应断……乃至……已断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十一 诸比丘!苦灭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对此苦灭圣谛应现证……乃至……已现证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十二 诸比丘!顺苦灭道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对此顺苦灭道圣谛应修习……乃至……已修习,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十三 诸比丘!我于四圣谛以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尚未达悉皆清净时,诸比丘!我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众生中,不被称之为无上正等觉之现等觉。 十四 诸比丘!然而我于此四圣谛,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已达悉皆清净故,诸比丘!我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众生中,称之为无上正等觉之现等觉。又,我智生与见,我心解脱不动,此为我最后之生,再不受后有。 十五 世尊如是说示已,五比丘欢喜、信受于世尊之所说。又说示此教时,具寿憍陈如生远尘离垢之法眼:“有集法者,悉皆有此灭法。” 十六 世尊转如是法轮时,地居之诸天发声言曰:“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,转无上之法轮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、魔、梵或世间之任何者,皆不能覆。” 十七 闻得地居诸天之声之四大天王诸天,发声言曰:“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,转无上之法轮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、魔、梵、或世间之任何者,皆不能覆。” 十八 闻得四大天王诸天声之忉利诸天……焰摩诸天……兜率诸天……化乐诸天……他化自在诸天……梵身诸天发声言曰: “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,转无上之法轮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、魔、梵、或世间任何者,皆不能覆。” 十九 如是于其刹那,其顷刻,其须央之间,乃至止于梵世之声已达。又,此十千世界涌震动,示现于无量广大光明之世间,超越诸天之天威力。 二十 时,世尊称赞而曰:“憍陈如悟矣,憍陈如悟矣!”自此即名具寿憍陈如,称为阿若憍陈如。 注1 律藏大品一、六(原典一O页以下)。杂阿含一五、一五(大正藏二、一0三c)。转法轮经(大正藏二、五O三)、三转法轮经(大正藏二、五O四),四分律三二(大正藏二二、七八八)、五分律一五(大正藏二二、一O四),法蕴足论六(大正藏二六、四七九b)等。其他亦有梵本。 第二 如来所说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苦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圣谛偏知……乃至……已偏知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三 诸比丘!苦集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集圣谛断除……乃至……已断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四 诸比丘!苦灭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苦灭圣谛现证……乃至……已现证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 五 诸比丘!顺苦灭道圣谛者,即是此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诸比丘!应对此顺苦灭道圣谛修习……乃至……已修习,于先前未闻之法,如来眼生、智生、慧生、明生、光明生。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第三 蕴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三 诸比丘!云何为苦圣谛耶?谓五取蕴是,谓:色取蕴、受取蕴、想取蕴、行取蕴、识取蕴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圣谛。 四 诸比丘!云何为苦集圣谛耶?后有起而喜贪俱行、随处欢喜之渴爱,谓: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集圣谛。 五 诸比丘!云何为苦灭圣谛耶?将此渴爱无余离灭、弃舍、定弃、解脱,是无执着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灭圣谛。 六 诸比丘!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?八支圣道是,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。 七 诸比丘!此为四圣谛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之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四(大正藏二、一O五a)。 第四 处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三 诸比丘!云何为苦圣谛耶?谓:六入处是。以何为六入处耶?眼处、耳处、鼻处、舌处、身处、意处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圣谛。 四 诸比丘!云何为苦集圣谛耶?后有起而喜贪俱行,是随处欢喜之渴爱、谓: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集圣谛。 五 诸比丘!云何为苦灭圣谛耶?将此渴爱无余离灭、弃舍、定弃、解脱,是无执着。诸比丘!此名为苦灭圣谛。 六 诸比丘!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?八支圣道是,谓: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诸比丘!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。 七 诸比丘!此为四圣谛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注1 参照前经。 第五 受持(一) ※ 二 “诸比丘!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曾受持否?” 三 如是言已,有一比丘,白世尊曰: “大德!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以受持。” “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云何受持耶?” 四 “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--苦,我予受持。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--苦集,我予受持。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三圣谛--苦灭,我予受持。大德!世尊所说之第四圣谛--顺苦灭道,我予受持。大德!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” 五 “善哉!善哉!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比丘!苦为我所说之第一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苦集为我所说之第二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苦灭为我所说之第三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顺苦灭道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 六 比丘!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应受持。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十(大正藏二、一一0b)。 第六 受持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曾受持否?” 三 如是言已,有一比丘,白世尊曰: “大德!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以受持。 “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云何受持耶?” 四 “大德!苦为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,我予受持。大德!若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“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一苦圣谛,我舍此第一苦圣谛,立他之第一苦圣谛。”无有此理。 五~六 大德!苦集为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,我予受持……苦灭为世尊所说之第三圣谛,我予受持。 七 大德!顺苦灭道为世尊所说之第四圣谛,我予受持。大德!若有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“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。”无有此理。 八 大德!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” 九 “善哉、善哉!比丘!善哉!比丘!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,予受持。比丘!苦为我所说之第一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若有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“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一苦圣谛,我舍此第一苦圣谛,而立他之第一苦圣谛。”无有此理。比丘!苦集……乃至……苦灭……乃至……顺苦灭道,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,如是对此受持。比丘!若有沙门、婆罗门如是言:“沙门瞿昙之所说,乃非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,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。”无有此理。 十 比丘!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。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二(大正藏二、一一0C)。 第七 无明 ※ 二
时,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,白世尊曰:“大德!所谓无明、无明者。大德!云何为无明耶?云何为随无明耶?” 四 “比丘!苦之无智,苦集之无智,苦灭之无智,顺苦灭道之无智,此名为无明;如是者为随无明。 五 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第八 明 ※ 二 时,有一比丘诣世尊住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,白世尊曰:“大德!所谓明、明者。大德!云何为明耶?云何为随明耶?” 四 “比丘!苦之智,苦集之智,苦灭之智,顺苦灭道之智,此名之明;如是者为随明。 五 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第九 辩 ※ 二 “诸比丘!“此是苦圣谛”,为我所立。此中之谓“此是苦圣谛”者,含有无量之字、无量之文、无量之辩。 三 ……“此是苦集圣谛”…… 四 ……“此是苦灭圣谛”…… 五 诸比丘!“此是顺苦灭道圣谛,”为我所立。此中之谓:“此是顺苦灭道圣谛”者,含有无量之字、无量之文、无量之辩。 六 是故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第十 如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种之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以何为四耶? 三 诸比丘!“此是苦”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 四 “此是苦集。”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 五 “此是苦灭。”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 六 “此是顺苦灭道”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 七 诸比丘!此四者,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。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经一六、一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0b)。 第二 转法轮品(终) 此中摄颂曰: 二之如来说 蕴节与处节 二节之受持 无明明辩如 第三 拘利村品 第一 跋耆(一) 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跋耆国拘利村。 二 于此处,世尊告诸比丘曰: “诸比丘!因对四圣谛不了悟、不通达,如是,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三 诸比丘!因对苦圣谛不了悟、不通达,如是,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。因对苦集圣谛……乃至……对苦灭圣谛……乃至……因对顺苦灭道圣谛,不了悟、不通达,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。 四 诸比丘!如今,对苦圣谛了悟、通达,对苦集圣谛了悟、通达,对苦灭圣谛了悟、通达,对顺苦灭道圣谛了悟、通达,则断有爱、尽有索、更不受后有。” 五 世尊如是说。善逝如是说已,师更如是说: 因对四圣谛 不能如实观 则久受生处 轮回所及者 对此等圣谛 观于此等者 于灭则有索 乃至苦根断 更不受后有。 注1 长部经典(原典二、九O页),律藏大品(原典二三O页),杂阿含一五、三九(大正藏二、一0八a),其他长部经典(原典二、一二二页)。
第二 跋耆(二) ※ 二 “诸比丘!若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“此是苦。”不能如实了知,于“此是苦集”不能如实了知,于“此是苦灭”不能如实了知,于“此是顺苦灭道”不能如实了知,诸比丘!彼沙门、婆罗门,为沙门中之沙门、婆罗门中之婆罗门,我不予认许。又,彼具寿对沙门之义、婆罗门之义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者,为无有。 三 诸比丘!若诸沙门、婆罗门,于“此是苦”如实了知,于“此是苦集”如实了知,于“此是苦灭”如实了知,于“此是顺苦灭道”如实了知,诸比丘!彼沙门、婆罗门,为沙门中之沙门、婆罗门中之婆罗门,我予认许。又,彼具寿对沙门之义、婆罗门之义,于现法自证知、现证,具足而住。” 四 世尊如是说。善逝如是说已,师更如是说: 苦苦生无残 偏苦应须灭 应达苦灭处 不知道者人 则无心解脱 无慧之解脱 不得苦际尽 受是生与老 苦苦生无残 偏苦应须灭 应达苦灭处 知道者之人 则对心解脱 乃至慧解脱 具足尽苦际 不受生与老。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二八(大正藏二、一O五c)。 2 此偈与经集第七二四~七二七同。 第三 正等觉者 一~二 舍卫城。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三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圣谛是。诸比丘!此为四圣谛。 四 诸比丘!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故,名为如来、应供、正等觉者。 五 是故诸比丘!此是苦,应勉励!此是苦集,应勉励!此是苦灭,应勉励!此是顺苦灭道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五、三八(大正藏二、一O七c)。 第四 阿罗汉 一 舍卫城。 二 “诸比丘!过去世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三 诸比丘!未来世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四 诸比丘!现在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,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五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六 诸比丘!过去世之应供、正等觉者,如实现等觉者……应现等觉为……现等觉者,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。 七 是故诸比丘!于“此是苦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集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灭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顺苦灭道”,应勉励!” 注1 前经参照。 第五 漏尽 ※ 二 “诸比丘!我于知见者说漏尽,并非于不知见者。诸比丘!何为知见者之漏尽耶? 三 诸比丘!知见“此是苦”,为漏尽;知见“此是苦集”,为漏尽;知见“此是苦灭”,为漏尽;知见“此是顺苦灭道”,为漏尽。 四 诸比丘!如是知见为漏尽。是故诸比丘!于“此是苦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集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灭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顺苦灭道”,应勉励! 注1 杂阿含经一五、二O(大正藏二、一O四b)。 第六 友 ※ 二 “诸比丘!汝等若有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、思念之朋友、亲戚、血族,诸比丘!汝等对彼等应将四圣谛之如实现观,劝导使习住。何为四圣谛耶? 三 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圣谛也。 四 诸比丘!汝等若有应所哀愍、应所听闻、思念之朋友、亲戚、血族者,诸比丘!汝等对彼等应将此四圣谛之如实现观,劝导使习住。 五 是故诸比丘!于“此是苦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集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灭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顺苦灭道”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三0、七(大正藏二、二一四b)。 第七 如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三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 四 诸比丘!此四圣谛为如,为不离如、不异如,是故名为圣谛。 五 是故诸比丘!于“此是苦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集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灭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顺苦灭道”,应勉励!” 注1 杂阿含一六、一一(大正藏二、一一0b)。 第八 世间 ※ 二 “诸比丘!有四圣谛。以何为四圣谛耶? 三 乃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顺苦灭道圣谛是。 四 诸比丘!于天、魔、梵世、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、众生中,如来为圣。是故名之为圣谛。 五 是故诸比丘!于“此是苦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集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苦灭”,应勉励!于“此是顺苦灭道”,应勉励!” |
|||